开关电源(如工业开关电源、设备内置开关电源等)因内部包含变压器、整流桥、电容、MOS 管等精密电子元件,进水后处理需更注重 “避免元件短路氧化”,核心步骤与普通电源一致,但需针对其结构特点细化操作,具体流程如下:
立即切断总电源:若开关电源仍连接供电线路(如工业配电箱、设备主板),先断开上游总开关或拔掉供电插头,绝对禁止在带电状态下触摸或移动进水的开关电源—— 即使表面无水,内部水分也可能导致电路短路,引发元件烧毁或触电。
脱离水源与导电环境:将开关电源从水中捞出,放在干燥、绝缘的平面上(如木质桌面、塑料板),远离金属物体、其他电器和水源,避免二次进水或导电。
初步沥水:
若为可拆卸外壳的开关电源(如工业开放式开关电源):断电后用螺丝刀拆开外壳(注意记录螺丝位置,避免组装错位),将外壳和内部电路板分离,分别倾斜沥干可见水分(不要用力摇晃,防止水分渗入变压器、电容等密封元件内部)。
若为密封式开关电源(如设备内置小功率开关电源):不建议强行拆解(可能破坏密封结构,后续使用易进灰受潮),仅用干净吸水布(如无尘布)擦干外壳表面水分,然后将电源立放,让接线端子、散热孔朝下,沥干缝隙中渗出的水分(可在端子处垫少量纸巾吸收残留水)。
清理污渍:若进水含杂质(如污水、油污),需用无水酒精棉片轻轻擦拭电路板表面、接线端子、元件引脚(重点擦去水渍、霉斑或杂质)—— 酒精可加速水分蒸发,且不腐蚀电子元件,但注意不要擦拭变压器线圈、电容顶部(避免破坏绝缘层),擦拭后静置 5 分钟,让酒精完全挥发。
将拆开的电路板(或密封外壳)放在阴凉通风处(如室内通风架、无尘工作台,避免阳光直射 —— 高温会加速电容老化、线圈绝缘层损坏),让空气自然流通带走水分。
干燥时间:根据进水程度调整,轻度进水(仅表面受潮)需 24-48 小时,中度 / 重度进水(内部积水)需 72 小时以上,可在干燥后期用手触摸电路板(确保断电),感受无潮湿感、无异味(如霉味)。
辅助技巧:若环境湿度高(如梅雨季节),可在电路板旁放置硅胶干燥剂(用透气袋包裹,避免直接接触元件),或用低温风扇(冷风模式,距离电路板 50cm 以上,斜向吹风,避免直吹元件导致灰尘附着)。
查看电路板:无明显水渍、霉斑,元件(如电容顶部无鼓包、MOS 管引脚无氧化发黑、焊点无锈蚀);
检查接线端子:金属端子无氧化(若有轻微氧化,用细砂纸轻轻打磨后,再用无水酒精擦拭),端子与导线连接牢固(无松动)。
第一步:空载通电—— 将开关电源接入额定电压(如 220V 市电),但不连接负载(如设备主板、电机),观察电源指示灯(若有)是否正常亮起,外壳是否有发热(正常工作温度约 30-50℃,手摸不烫)、异响(如滋滋声、烧焦声)、火花,保持空载通电 10 分钟,无异常则进入下一步。
第二步:带载测试—— 根据开关电源的额定输出参数(如 12V/5A),连接匹配的负载(如直流灯泡、电阻负载),逐步增加负载至额定功率的 80%(避免瞬间满负载冲击),观察输出电压是否稳定(用万用表测量输出端,电压波动应在 ±5% 以内),持续测试 30 分钟,若负载正常工作、电源无异常发热,说明已恢复。
外观检查发现电容鼓包、线圈发黑、元件引脚熔断;
绝缘测试读数<0.5MΩ,或通电后有火花、烧焦味、外壳快速发烫(超过 60℃);
带载测试时输出电压不稳定(如忽高忽低)、负载无法正常工作,或电源自动保护(如反复断电);
进水为腐蚀性液体(如盐水、酸碱溶液),电路板已出现明显腐蚀痕迹(如铜箔氧化脱落)。